在沂水县的1932年春天,一个名为刘醒民的摄影家诞生,他的生命与镜头紧密相连。1948年,当中国正迎来解放战争的高潮时,刘醒民拿起了照相机,与“小八路”一起踏上了抗日救国之旅。
从鲁中军区宣传大队到南下随营干部学校,再到刘邓大军文工团,刘醒民以画笔记录抗战故事,但他心中的梦想是通过镜头捕捉历史瞬间。在袁克忠摄影组长的一次偶然提议下,他放下画笔,转行成为一名摄影师。没有经过正式调动程序,他便加入了文化部驻地的摄影组,从此开始了他的摄影生涯。
在南京解放后的一次大会上,由于未经请示转行的事实被揭露,刘醒民感到内疚。但陈裴琴部长并没有责怪他,而是鼓励他继续拍照,用照片记录军史和历史。在接下来的一系列战斗中,如解放郑州、开封,以及进军长江岸边和大西南地区,刘醒民都用他的镜头留下了宝贵的记忆。他不仅记录了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情景,还捕捉到了全国各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1950年初,当西南军区成立并创办《西南画报》时,刘醒民已经成为了这份画报的一个重要成员之一。他用自己的作品活跃了部队文化生活,也激发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斗志。这些照片如同时间机器一样,将当年的历史事迹定格在每一张底片上,为后人留下了一幅幅真实、生动的地球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