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桓温第一次北伐驻军于灞上时,一个穿着破旧短衣的读书人来到军营前求见桓温。桓温对这个读书人的兴趣不减,便接见了他。这位读书人名叫王猛,他从小家境贫困,但他喜欢阅读,学问渊博。在那个时代,关中的士族看不起他的出身低微,但王猛并不介意。他曾有机会在前秦官府做小官吏,却没有接受,只是选择了隐居于华阴山。
当桓温打进关中时,王猛特地来到灞上寻找桓温。桓温请王猛谈论当天下的形势。王猛分析南北双方的军事形势,以精辟见解赢得了桓温的敬佩。而且,在谈话的同时,他还一边摸虱子(文言“扪虱”),完全没有被周围兵士们轻视。
桓温询问为什么地方上的豪杰不来找他,王猛淡淡地说:“您深入敌人腹地却未渡过灞水,所以大家不知道您的打算。”这番话触动了桓温的心弦,因为他的确是在树立威信和保存实力之间权衡。
后来,当苻健去世,其儿子苻生被推翻,由堂兄弟苻坚继位。苻坚在即位前就想找到一个得力的助手,并推荐了王猛二人如故,对历史大事有相同见解,因此高兴异常,将其视为诸葛亮般的人才。
随后成为亲信大臣,一年内五次提升至高职位,即便三十六岁仍然年轻且汉族背景,被氐族老臣批评,但王猛回以幽默反击,使氐族官员再难冒犯。此后作为重要顾问帮助朝政整顿,其中包括逮捕太后的弟弟强德、处理权门豪强等问题,让朝廷震惊并维护法制,而苻坚赞叹国家需要法制存在。
十几年间下来的努力使前秦国力增强,最终灭掉三个小国统一黄河流域地区。但到了公元375年,病重之际,建议东晋相安无事,不要进攻,而应该除掉鲜卑和羌人以保障安全,这个遗憾提醒未能实现。在那之后,无论如何也无法改变这一点,从而结束了一段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