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探索西方智慧的足迹世界历史故事中的哲学篇章

0

在古希腊,文明的摇篮孕育了西方哲学。神话中的英雄,如柏修斯、海格立斯和提修斯,他们的人生经历与事迹虽奇异,却映照出古代希腊人与自然力量长期斗争的辉煌成就。这些神话不仅是当时历史现实的特殊形象化反映,也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和赫西俄德《神谱》的重要内容。在这部作品中,荷马史诗最初产生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现存版本是在公元前560至527年间由庇西特拉图带到雅典,因此它属于公元前6世纪的作品。赫西俄德则为公元前8世纪希腊诗人,他在《神谱》中描绘了一幅诸神谱系。

通过对诸神起源原因的探究,这些传统之作隐含了对万物起源解释愿望。在希腊神话中,关于奥尔弗斯教义对后来的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教义认为,现世生活充满痛苦和无聊,人们被束缚在轮回永恒转动的地狱之轮里,只有靠生命净化、苦行才能免于轮回达到与天相通、合一状态。信奉奥尔弗斯教的人追求一种所谓“自我超越”的狂喜迷醉状态,以此获得其他方式不可达到的知识。

然而,这些传说中的英雄都是人类投射的一面镜子。大多数民族的创造者都自命曾创造世界,而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并非如此,他们主要征服世界。这正是古希腊神话独具魅力的地方,它们反映出古希腊人的积极进取精神。

随着时间推移,哲学从这些故事中脱胎而出,并经历了自然哲学、中介阶段以及系统化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公元前7至6世纪),以米利都学派、爱非斯学派等为代表,对宇宙本原进行研究。此时,有人认为水或气是宇宙根本,有人主张火作为一切变化规律的大法;还有人将数视为事物原型,将其看作构成宇宙秩序的一个法则;而另一些人则提出存在这一单一真实存在的事物,与其他虚幻假象相区别。

第二阶段(5世纪),智者开始关注人类问题,不再只局限于自然研究。这一时期出现了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他们否定客观真理,而苏格拉底却坚持存在客观真理可寻找,并且他认为真正知识来自道德行为定义寻求过程及论辩诘难方法。

第三阶段(4世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成为代表人物,此时思想进入系统化领域:

柏拉图提出了理念论,他相信现实可感知的事物不是真的,在它外边有一种永恒不变真实的理念界。他把个别事物视作完美理念影子或摹本,而感觉不能成为真正知识来源,只有不朽灵魂记忆那些真知。

亚里士多德不同意柏拉图,他把“形式”称之为事物本质,其中包括质料因素、动力因素以及目的因素。而他也提出了一个最终目的,最终推动者的概念,即一个没有质料但具有形式的事物。

之后,一系列流派涌现,如伊壁鸠鲁主义、犬儒主义,以及皮浪式怀疑论等,它们进一步探讨伦理宗教问题。在这个期间,亚里士多德建立形式逻辑,为传统逻辑奠定基础。

欧洲中世纪,由天主教控制,使得哲学服务于信仰解释上述思维体系重建。

早期罗马思想家波爱修强调个别事务价值,不同于普遍共性;爱留根纳则确信普遍整体才是最终真实性的归宿;11至14世纪形成唯名论与实在论两个派别,其中唯名论者如罗瑟林主张只有个别事务拥有实在性,而实在论者如安瑟尔谟支持共性的实在性。

因此,从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窥见如何逐步塑造了我们今天理解世界的心智框架,让我们一起穿越千年的光阴,看见那个渴望理解自己位置的小小人类心灵如何逐渐展开。

标签: 商朝贸易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