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的功能是众所周知的,近百年来,它明显地向着养生、保存健康和医疗体育的方向发展。例如,放慢练拳的速度、降低运动的难度和强度,以及强调架式高低和运动量大小都可因人、因时而异,这些都是向健身方向倾斜。但与此同时,它依旧保持了健身、娱身、寿身、医身及防身等五大功能。 “练拳炼人,拳练一生。” 拳谚说:“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又说:“外练筋骨膜皮毛,内练意志精气神。”总之,练拳必须内外兼修,必须包括身体和心灵两个方面。在这过程中心理意志是支配一个人能否把拳技掌握好,并特别是在“拳練一生”的根本所在。
太极拳原则上要求天天坚持,不论冬日寒冷还是夏日酷热,只要终年不辍地进行这一生活方式的人,就自然会获得终生的益处。能够持续不断地坚持这样的锻炼,对个人意志力的磨砺与考验具有直接关联。这与人们文化素质以及思想修养有着直接关系。
凡是武德、武风心性涵养,都属于内修范围。这就是“練拳炼人”、“然功全在於精神”的道理。换句话说,这里包含了“人練劍劍練人”,即:通过长期学习太极中的“慢中求功”、“心平氣和”、“全神貫注”等具体要求逐渐磨砺出日常處事從容不迫不急不躁養成誠以待人的毅以治技的心态,从而使自己在心理上能经常保持平衡與坦荡長樂。所有這些內功夫,无疑也是要百煉成鋼,這對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常言道:“練劍容易 炉鐵難”。所以,对于“練劍炼人,一劍千鈞”的道理切不可輕易視之。(注:練 力二字有著不同含義)。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說到,“恬淡虛無 真氣從之;精神內守 病安從來”。這裡提到的調攝精神对于增進體質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太極也非常強調心靜氣順,如清代王宗岳《十三勢歌》中的句子:“靜中觸動動犹靜”, “氣遍身躯 不稍滯”, “刻刻留心腰間 腹內松靜 氣腾然”。
總之,在訓練過程中,要做到「動中處靜 静中寓動」,摒棄雜念 精神內守 思想集中 律淡思清 意注動作 氣沉丹田。這樣,即便是在忙碌生活中,也能通過學習太極獲得恬愉寧靜時刻,以轉移腦部興奮點減少負面刺激。在久經鍛煉後,可以積精全神 增強免疫力 使邪氣難為害了。
最後,最终目标正如《十三勢歌》所說:「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 太極與醫療相融合,其實是一種雙管齊下使用方法,這本質上是預防為主的一個概念,用現代話來講,就是先防勝後治。“治未病者,上工也。”
總結來說,“治未病”有一定的含义:既可以理解為預防疾病發作,即未患病就進行預防措施;也可以指既已患病后,又不要讓其擴散或併發其他疾病。此兩者的區別主要在於前者屬於養生保健範圍,而後者則屬於醫療範圍。在醫生的指導下參與適應症的一部分綜合治疗,但不是所有疾症都適用此法,更不能盲目勸君子行自我診斷或自我療傷害。此法需要因個人情況、中風程度、中風時間而異,以取得良效為準定。
世界上並無萬靈藥,也沒有包治百感痛苦的手段,大多數傳統運動同樣如此。不論是否適合用此運動進行輔助醫療,每個人都應該堅持下去,因為任何有效且持久結果都需要耐心與執著追求。如果你曾試圖通過短時間快速恢復健康卻失敗,或許你會明白只有堅持才能見效。但真正達致效果並非僅僅短期或者偶爾努力,而是在長期甚至終生的決絕承諾裡尋找答案,並將其融入你的生活其中,使它成為你的第二天性。你才真正開始享受那種深遠且持久的情感滿足感,那種讓你的生命更加充實意味深遠的事情。我們知道現在,你正在踏上了通往更好自己更好生活道路上的第一步,而且每一步都是迈向胜利的一个巨大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