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文东:书法家的沉著痛快故事
在西北大学中文系的校园里,1982年,一个陕西黄陵人——倪文东,以坚韧的步伐迈入了书法的殿堂。三十年的教学、创作和研究,是他对这门艺术深邃理解的见证。主编或出版了三十余部专著、教材和工具书,是他对知识传承不懈追求的体现。
他的学术论文,如同古代碑刻一样,经得起时间考验,被授予全国第六届书学理论讨论会二等奖。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他的认可,更是对传统文化研究深度投入的一种肯定。在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中,他三次获得荣誉,这些都是他在教育领域扎根与成长的印记。
从北京到西安,从太原到新疆,再到黄帝陵,他个人的书法篆刻展览,让人们看到了一幅幅生动的事物。他笔下的每一笔,每一次挥洒,都如同历史上某位伟大人物留下的痕迹,被中国美术馆、炎黄艺术馆、陕西美术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和清华大学等知名机构收藏珍视。
今天,倪文东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教授兼博士生导师,在教育体系中担任重要角色。而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书协教育委员,以及北京人文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和长城书画研究院院长,他以实际行动推动着这门古老艺术向前发展。
正如宋人严羽所言:“诗歌有两种境界,一为‘悠游不迫’,一为‘沉著痛快’。”面对倪文东先生这番岁月积淀出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沉著痛快”的力量。他博采众长,无论是篆隶还是其他多样化的手写风格,都能让我们品味出那份独特的情趣与魅力。
他的小篆作品,或许表现在“悠游不迫”之中,但更常见的是那种“沉著痛快”。每一笔都透露出厚重苍茫,与开张劲健并存,使得整体作品充满了活力与生命力。这样的技艺,不仅仅是一种表面的装饰,更是一种内心世界的反映,是一种对于文字本质探索的心智追求。
而在隶書方面,他也不强求华丽,而是追求古朴生涩带来的趣味性。他能将汉隶诸碑中的精髓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让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份历史气息。在这里,没有华丽蚕头雁尾,也没有过分粗细相间,而只是简单自然地舒展开来,这也正是他独具匠心的地方。
他的章法疏密有致,用笔润燥相映,又常常让纸边线显露出来,让画面只留下部分笔画,那就是一种富于动感又引人遐想的小确幸。在我看来,这一切都是那个“沉著痛快”的生活态度最好的体现,那是一场既庄重又豪迈的大型舞台演出,即便是在静谧时光里也能激发无限情怀和思绪波澜。我很荣幸能够经常目睹这一切,我知道这是一个关于生命热情与自信力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