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强国,以朱元璋建立于1368年,至1644年被清朝所取代。明朝分为两大时期:洪武至景泰(1368-1464),称为初建时期;以及成化之后的万历、天启、崇祯三朝,被认为是鼎盛时期。
顺序列表及简介
洪武(1376-1424)
朱元璋,即明太祖,结束了蒙古征服下的军阀割据状态。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对社会进行严格控制,如“破坏私人经济”,实行“科举制”选拔官员。
永乐(1402-1424)
朱棣即位后,一心北伐,最终攻占大漠南边诸多蒙古部落。
发起海上丝绸之路的航海探险活动,如郑和七次下西洋。
宣德(1425-1435)
政治稳定,有力推动农业生产和商业发展。
开展文化建设,如修建长城、兴修水利工程。
正统(1449-1457)
外患加剧,如土木堡之败导致满洲民族的崛起威胁边疆安全。
内忧不断,宦官专权导致政治腐败。
成化至景泰(1465-1506)
政治逐渐稳定,与外交关系相对和平如同马可波罗在中国的访问。
文化艺术繁荣,比如画家文徵明、书法家王世贞等人的作品流传千古。
弘治至嘉靖(1507-1567)
宫廷斗争激烈,宦官与皇帝之间频繁更迭造成政治不稳定。
经济依然发展良好,但人口压力增大引发土地兼并问题。
隆庆及万历时期(1573-1620)
随着地主阶级的进一步强化,他们开始对农民进行剥削,加剧了农民阶级矛盾冲突,最终爆发了反抗运动——李自成领导的大顺 peasant uprising.
王阳明提倡“心学”,影响深远,为后世儒学发展奠定基础.
天启(1621)与崇祯(1628)年间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大规模灾荒连续发生加剧人民疾苦,
农民起义频仍,如李自成领导的大顺 peasant uprising最终未能改变命运,只能被迫逃往四川山区而失败,
最后的无奈挣扎还是无法挽回局势衰败,
终于在崇祯十四年的1644年,由努尔哈赤孙子福临建立清朝政权取代了中华帝国,使得整个时代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