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载——元代中期的文学巨匠,诗人与史官双重身手
杨载(1271—1323),字仲宏,是一位在元代中期享有盛誉的诗人。他出生于今浙江省大窑镇的一个名叫琉田村的地方。后来,他家搬到了浦城,最后定居在杭州。他的祖父杨建是浦城人,而他的父亲杨潜则是一位南宋时期的秀才。
杨载出生于元世祖至元八年的一个春日里。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就失去了父亲。在这样的困顿之中,他和母亲搬到了杭州。在那里,他开始了自己的学习之旅,涉猎群书,无所不学。据说,即使是在当时的大名士赵孟頫看来,也认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才。
直到四十岁左右,杨载都没有从事过任何正式的职业。他那博大的胸怀和丰富的知识,使得他成为了许多人的推荐对象,最终被任命为国史院里的编修官之一。在那里,他参与了《武宗实录》的编写工作,这是一个记录当时皇帝及其朝政活动的大型历史文献。
随后,杨载又担任了一些地方官职,其中包括海船万户府照磨兼提控案牍等职务。这段时间里,他展示出了自己高超的管理能力和处理公事的手腕。
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科举考试重新恢复,并且经过严格筛选之后,杨载以进士身份荣获此殊荣。他接下来的职责是受管辖饶州路浮梁州的事务,然后又升迁为儒林郎,并最终成为宁国路总管府推官。一路上,他展现出了自己的才能,不断晋升各级政府岗位。
最终,在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的一天,当阳光温暖地洒在这片土地上时,一位才华横溢、经历坎坷却依然坚韧不拔的人走向了生命尽头。那一年,他五十三岁。而留给我们的仅有一部诗集《杨仲弘诗》,尽管文本已经散失,但其影响力却远未消逝。
他留下的遗产并不止于文字,还有两个儿子:长子富文(化元),次子富武(化成)。而化成又有四个儿子:长子福一、次子福二、三子福三。此外,还有一份关于家族迁徙到桐城大宥乡会宫陈庄垦田生活的情节,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土地与家园深深的情感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