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明朝末代宰相的悲剧故事
胡惟庸(?-1380年),汉族,濠州定远县(今属安徽)人,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早年随朱元璋起兵,历任多个官职,最终成为右丞相、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然而,与权力成正比的是骄横跋扈与腐败。在位期间,他擅自决定官员生杀升降,对己不利者匿不上报。他还勾结重臣谋反,并诬陷大将军徐达,但未能得逞。朱元璋对此深感不安,从洪武九年开始改革中书省,以削弱其权力。
最终,在涂节和中书省吏的告发下,胡惟庸被指控谋反,被处死,并株连三万五千余人。这一事件导致了“胡党”的灭亡,以及开国功臣李善长等人的牺牲。丞相制度也因此废除,加强了中央集权,使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胡惟庸案是明初四大案之一,其背后的复杂政治斗争和个人野心,为研究明朝初年的政治史提供了宝贵资料。此外,这场震惊天下的事件也让后世铭记着一个曾经掌握绝对权力的宰相,却因贪婪与野心而葬身于历史尘埃中的悲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