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明朝末代宰相,开国功臣的悲剧与牺牲
胡惟庸(?-1380年),汉族人,出生于今安徽省定远县。他的政治生涯始于跟随朱元璋起兵时期,他因其忠诚和能力逐渐崭露头角,最终成为明朝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
早年,胡惟庸在朱元璋的麾下担任了多个职务,从奏差到丞相,再到左丞相,这些职位都显示了他在政府中的重要地位。然而,与权力的增长同样成长的是他的骄横和专权行为。他擅自决定官员的人事安排,对己不利的奏章往往被隐匿,不报,而那些追求仕进或失意武将们则纷纷向他寻求帮助,并以金帛、名马等形式馈赠。
随着时间的推移,胡惟庸日益嚣张,他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其中包括诬陷大将军徐达谋反,还勾结中丞涂节、御史大夫陈宁等人,以此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这一切最终引来了朱元璋的注意。在一次偶然的情形下,即当胡惟庸之子在市中骑车坠亡时,被认为是命运不佳的一种象征,但无论如何,这都激怒了朱元璋。
洪武十三年正月,当中书省吏上书告发胡惟庸谋反后,朱元璋迅速判决,将其处死,并且株连至死或已死而追夺爵位的大批开国功臣。这次事件被称为“胡党案”,导致三万余人被杀害,使得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也结束了宰相这一制度,在未来的几百年里,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都没有再度设置过这个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