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至25日,我在周口市参加了首届“长青杯”心意拳国际邀请赛暨传统武术比赛。比赛结束后,许多精彩瞬间仍旧萦绕在我的脑海中:四把锤的轰鸣声,如同青龙出水、惊雷炸地;熊形、马形、蛇形拳法的巧妙变化,透露出机锋之深;圣门十字莲花拳、乾门八卦拳等稀有拳种的亮相,让人赞叹不已。这场由《搏击》杂志社与地方政府及武术协会联合举办的盛会,不仅规模宏大,场面激烈,而且吸引了众多好手。
这次赛事取得成功,是由于政府主办搭台,武协承办唱戏所致。同时,由体育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民族宗教局联合举办,这也彰显了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对本次比赛的重视,更是体育文化民族结合的一次典范,为全国各地效仿和借鉴提供了榜样。
周口心意拳协会团结一心,以孜孜不倦为己任,他们甘于奉献,这也是赛事成功举办的关键。此前,在2007年,该拳被列入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在2008年,被文化部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九代传承人买西山作为代表性传承人,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为了确保赛事顺利进行,周口心意拳协会高度重视,并迅速分工合作,每个小组围绕分工展开工作,每周调度一次汇报进度并分析问题共同解决。特别是在接待方面,对700余人的大活动,他们想队员所想急队员所急,将尽量满足参赛者的要求,从而获得了参赛者的一致好评。
此次赛事吸引了海外的心意粉丝,也成为了一大亮点。本次除了中国内地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还有美国、中国台北等海外武术团体参加。记者曾与中国台北队交流,他们奔着心意拳来的,因为他们认为心意拳是中华优秀传统功夫中的佼佼者,以锻炼内在精气神力为宗旨,其刚柔并济内外兼修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是他们追求的一种功夫。
周口独特的武术氛围,为赛事提供了必要条件。在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太吴伏羲氏建都炎帝神农氏播种五谷开创远古文明,被誉为“华夏先驱九州圣迹”,这里更是中华武术发祥地。在全国登记在册131个武术拳种中,有22种来自周口,这里的中华传统武术独特魅力和功夫神韵可见一斑。
本次国际邀请賽除常规形式之外,还有两仪、三才、中庸、三阴三阳等稀有技艺表演,使得第一届“长青杯”更加丰富多彩。此外,本次活动得到了中国回族协会河南东健物流有限公司郑州阿拉伯大厦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使得首届“长青杯”更加完美无瑕。
天时地利人和使此项盛会圆满完成,此项盛会不仅开创了一段新的篇章,也对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良好的开始正如买西山所言:“这仅仅是个开始!我们将正视自己取长补短面向未来,把国家传统武术瑰宝——心意拳不断发扬光大!”
对于新挑战,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新的发展思路:扩大传承基地向省城郑州挺进,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以及通过孔子学院向海外扩张,同时积极参与全民健身运动普及推广理论研究挖掘整理历史文化价值夯实理论基础。而最终目标则是争取参加明年的全国第十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并让世界更多看到我们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