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受宜,一个不起眼的名字,却承载着一段令人敬仰的科学史。她的生命中,有着父亲——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世骧的影子。在那遥远而又亲近的地方,时间仿佛静止,而科学却在不断前行。
1963年,她从北京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毕业,与时俱进地走进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这是她人生的起点,也是对未来的启航。当年的她,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公共卫生研究所完成访问学者之旅后,不忘初心,以致力于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为己任。
六十余年间,她以实事求是、崇实干著称。她曾任副所长、所长,更是一位博士生导师。荣誉如星辰般璀璨:1990年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并被国家表彰;2015、2017、2018年入选全球动植物学高被引科学家。她的人生,如同一部丰富多彩的剧本,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爱国奉献,是她生活中的主题之一。她的父亲教会了她要爱国,要始终记住自己是中国人,无论身处何地,都不能给祖国丢脸。在美国访学期间,她牢记父母的教诲与期许,用谦逊和勤奋赢得了国际认可。
自小父母就教育她要“实事求是,不撒谎”。在公私分明的大道上,她行走自信,每一步都踏稳每个选择。她将这份精神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1989年,被调至遗传所当常务副所长,那是一个考验 herself 的时刻。母亲的话语深入心脾:“权力和责任连在一起,责任必须摆在第一位。” 她用实际行动证明这一点,在基因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将人类基因组计划纳入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注册,使中国成为唯一参与此项研究计划的发展中国家。
公私分明重平等,这也是她的品格。在工作中,她从未占便宜,从未搞特殊化。作为研究所所长,她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40多年,对待公物严守原则,没有任何懈怠或贪图个人利益的情绪出现。她的一言一行,都像是在讲述一个关于诚信与担当的大故事。
80岁高龄依然不忘初心,不畏艰难,一路向前的陈受宜,是一代科学家的典范。不仅如此,她还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能够瞄准更大的目标,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人生态度,也是一个让我们思考的问题:如何才能做到既忠于自己的梦想,又能为社会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