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教育之谜
小学老师朱祥坤的教科研工作不仅限于课堂,他还将其延伸至更广阔的社会领域。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研究,他像给石头测“基因”一样,探索了地球历史中的奥秘。
从仰望星空到脚踏实地,朱祥坤作为地球科学家,与同位素结缘始于星辰之旅。他参与了一项利用同位素分析方法开展天体生物学研究的小项目,这是他步入科学殿堂的一大转折点。
回国后,朱祥坤加入中国地质科学院,从此开启了“脚踏实地”的地质科学工作。他坚持用行动践行“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并带领团队进行野外采样,不畏艰难辛苦。
20多年来,无论甜蜜还是辛酸,都未能阻挡他的热情。在这段时间里,他一直忙于为地球中不同物质测定多种元素的“基因”,尽管他曾被问及这些工作有什么用时总是回答:“我不知道。”然而,这些基础研究最终成为了更新教科书中元素周期表数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年来,朱祥坤等人建立了铁钛等非传统稳定同位素高精度分析技术,为矿床学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并深化了对复杂矿床成因的认识。这一系列成果证明了基础研究对于解决国家资源环境重大问题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坚守基础研究,是朱祥坤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求实精神的一个体现。他的初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也成为了他事业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后,他主持多个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发现,如全球首个碳酸盐岩稀土元素精确定量部分溶解法和古海洋沉积碳酸盐岩的地球化学信息提取等。
通过这样的努力和贡献,可以说,在社会领域内展现出一种新型智慧,即把小学校园与更广泛的人类知识体系相结合,使得教育不再局限于墙壁之间,而是渗透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