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我为什么逃离科研 排比承父业传家风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荣誉研究员陈受宜的故事

0

陈受宜,一个不起眼的名字,却背后藏着一段传奇。她的故事是关于承父业、传家风的,也是关于爱国奉献和科学探索的一生。她出生于1963年,那个时代的中国正处在快速发展之中,而陈受宜却选择了不同的道路——走进科研的世界。

她曾经在北京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学习,并于1989年进入中科院遗传研究所(现在的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历任副所长、所长。在这漫长而辛勤的岁月里,她收获了无数荣誉:1990年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被国家教委和劳动人事部表彰为归国有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2015、2017和2018年入选全球动植物学高被引科学家。

然而,面对记者,她坦言:“其实,我并没有做过什么值得说道的事情,就是一个平凡的老太婆。”这种谦逊掩盖了她不平凡的一生。她的父亲,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昆虫学家、进化分类学家的陈世骧,他深厚的人文素养和爱国情怀影响着陈受宜,让她成为今天这样的人。

在美国访学期间,陈受宜牢记父母教诲,与外界保持谨慎,对待工作极尽努力,为师生树立了榜样。而当学生们准备出国深造时,她会提醒他们:“出国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学习是为国家学,你们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要为祖国争光!”

“实事求是崇实干”也是她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则。在课题组里,没有懒惰,只有勤奋求实。在她的带领下,每位学生都能主动融入科研氛围,在感兴趣方向勇往直前。

50多年的职业生涯里,陈受宜以严谨认真、攻坚克难精神著称,同时也展现出了公私分明、平等相待的人格魅力。她从未给自己争取过福利,而总是在需要的时候把这些福利给予他人。她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这些小节日常反映出了她的朴素品质。

尽管已经80岁高龄,但 陈受易仍然坚持在科研路上,不知疲倦,一路向前。“我希望现在的年轻人不要太注重眼前的成果,希望他们能够瞄准科学上的‘老大难’问题,真正潜下心来攻克难关,为国家作出贡献。”这是她对未来的一份期许,也是一份对过去自己生活方式简约态度追求的一种致敬。

标签: 商朝贸易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