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李崇,以甘肃秦安为家乡,公元536年至583年间活跃于世。作为隋朝的一员大将和原州刺史的子嗣,我赢得了“英果有筹算、胆力过人的”美誉。我曾经随宇文护和北周武帝征战北齐,因功被封为广宗郡公,并担任怀州刺史。在平定尉迟迥的叛乱后,我被授予徐州总管一职,并晋升为上柱国。
在隋朝初期,我以父李贤的勋绩而获得乃乐县侯的爵位,但我独自悲泣,因为我认为没有对国家做出实质贡献而轻易得到封赏。当时的人们都感到惊奇于我的这一举动。
起初,我担任主簿,但不喜欢这份工作,因此辞去了官职。我渴望成为一名军事指挥官,最终跟随宇文护伐齐,为此立下赫赫战功,被提升至仪同三司。随后,我历任小司金大夫、治军器监等职务,在建德初年的隋朝中,又先后担任少侍伯大夫和少承御大夫,负责摄太子宫正的事务。
北周武帝平定了北齐之后,将我引进参与谋略决策,并因我的才能加授开府,一度封给我襄阳县公。但不久之后,这个爵位被更改为广宗县公,再次转换到太府中大夫,然后是工部中大夫和右司驭。在隋高祖杨坚当丞相期间,我又获得左司武上大夫和上开府、仪同大将军的头衔。
在尉迟迥反叛时,我最初考虑加入他的队伍,但最终由于叔父李穆支持隋高祖并且并州归顺,所以决定留下。这让我感到了深深的内疚:“我们的家族虽然富贵,但是面对国家危难,我们却不能挺身而出,这该如何面对天地?”与韦孝宽一起卧起夜来思考,最终决定归心所向。当我们击败了尉迟惇之亂后,即拜命为大将军,接着又授予徐州总管,并再次晋升为上柱国。
在开皇三年的时候,当选幽州总管期间,与突厥作战多次,不仅成功抵抗其侵扰,还使奚、霫、契丹等族慑服于我的威势,而来投降。然而,在突厥的大规模攻击发生时,由于饥饿严重,我们只剩下几百人幸存,其中许多士兵受伤致死。尽管如此,我们仍旧顽强战斗,每晚会出去袭击敌人营地,用偷来的食物补充粮草供给。一段时间里,敌人们害怕我们的勇气,每晚都准备好迎接我们入阵。然而,在一次激烈交锋中,当突厥派使者邀请我投降并许诺会封我特勤时,我知道自己必将死去,就命令士卒说:“如果你们看到主帅牺牲,也要尽力报效国家。”待到最后一刻才逃走,让士卒散去回家,同时告知君主我的想法。在冲突中突然挺刀杀掉两名敌手,却未能生还,便在混乱之中倒下,从此结束了生命。在48岁那一年离开人世,被赠予豫鄎申永浍亳六州诸军事及豫州刺史称号,以壮字谥祭。而我的儿子李敏继承了父亲遗志,被封经成县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