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朱祥坤为中俄合建月球科研站赋能元素测序基因能力

0

地球科学家朱祥坤的工作就像一场探险,追踪着元素的“基因”,揭开了地球之谜。他的研究不仅限于地球,还延伸到了星空,他曾参与天体生物学研究,对金属稳定同位素进行分析。2002年回国后,朱祥坤加入中国地质科学院,从此开始了他在地质科学领域的深入研究。

作为一个坚持基础研究的人,朱祥坤相信只有扎实的理论框架才能支撑各个方向和领域。他带领团队开发了非传统稳定同位素高精度分析技术,并建立了一系列标准物质数据,为矿床学提供新途径,为国家资源环境问题提供科技支持。

近年来,朱祥坤等人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铁钛等多种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的高精度分析技术,这些成果被用在了解复杂矿床成因上,为解决国家重大问题提供了依据。他们还发现了一次中元古代氧化事件,这项发现推翻了传统认识,是对早期环境与生命协同演化的一个重大突破。

对于自己的工作,朱祥坤说:“虽然很多时候别人会问我这些‘无用的’工作有什么用,但我坚信,只有基础研究才能支撑整个科学体系。当需要时,我们将能够贡献力量。”最近的一项成果就是更新教科书中的铅元素周期表,这是基于他20多年的“无用”工作。

随着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合会(IUPAC)宣布更新铅元素标准原子量,将其范围从[206.14, 207.94]修改为[206.14, 207.94],这一数据来自数百篇文献调研和超8000个铅同位素数据统计,其中最小值和最大值都来自于他20多年前对苏格兰西北部Lewisian古老杂岩体独居石的分析结果。这让他的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确认和验证。

通过不断探索新的理论、开辟新的领域、寻找新的路径,朱祥坶取得了一批重要创新成果。他始终坚持严谨治学、求真理,不断提升自我,以世界一流水平为目标,在国内外取得优异成绩。在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方面,他主持6个项目,其中包括3个面上项目、2个重点项目以及1个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及1份创新群体计划资助。这一切都是对基础研究价值的大力肯定。

标签: 商朝贸易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