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滔——晚唐五代著名文学家的社会足迹(840~911)简介
《四库全书》收录了黄滔的作品《黄御史集》,共10卷,附录1卷。他的后裔在故居所在地繁衍生息,有进士94人,其中包括2位状元。其中一位状元是后唐天成丁亥科的潘湖翁,即黄仁颖,他是黄滔的次孙,出身于福建省方志委主编《福建历代状元》记载的家族。另有一位宋绍兴八年科的榜眼宰相、知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
生平
出身贫寒,但他有着远大的志向。在家乡东峰书堂苦学多年,最终在唐咸通十三年北上长安求取功名。他屡试不第直到乾宁二年才考中进士。当时藩镇割据,朝廷无暇授官,只是在光化二年被授予“四门博士”的闲职。一年的时间里,宦官刘季述作乱,他避乱回到了闽地。
随后,在唐天复元年起,他应王审知征聘,并得到重用,被任命为监察御史里行、威武军节度推官,一直担任八年。他辅佐王审知治理闽地,使这一地区成为较为安定的区域之一。在那个战乱频发的时代,他与文士们以礼相待、和诗论文,加速了闽地文化的发展,还辑录了300年的诗作,为《泉山秀句集》三十卷,这是福建第一部诗歌总集。
成就及荣誉
黄滔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其文章被评价为“赡蔚有典则,策扶教化”。他撰写过《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碑》,这是一篇长达2000多字的大碑文,是碑刻中的珍品。他的诗也备受赞誉,被称为清淳丰润,如同白居易和刘禹锡那样的现实主义风格。此外,他还擅长辞赋,被誉为“一时绝调”。
他的子孙继续保持着家族荣耀,以至于统计显示,只留在故乡的人口中,就有94人取得进士身份,其中包括1位状元和14位解元出身者。这不仅仅是对祖先的一种纪念,也反映出了他们继承并发扬了祖辈德行而得以繁荣昌盛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