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滔——晚唐五代时期文学家的足迹
简介
《四库全书》收集了黄滔的作品,包括《黄御史集》10卷和附录1卷。他的后裔中,有94名进士,其中有2位状元,分别是后唐天成丁亥(927)科的潘湖翁,以及宋绍兴八年(1138)科的黄公度。
生平
黄滔出身贫寒,但他有着远大的志向。他在家乡东峰书堂苦学,并在唐咸通十三年(872)北上长安求取功名。在多次努力之后,他终于在唐乾宁二年(895)考中进士。由于当时藩镇割据和朝廷无暇授官,他直到唐光化二年(899)才被授予“四门博士”的闲职。一年后,当宦官刘季述作乱时,黄滔避乱回闽。
随后,在唐天复元年(901),王审知征聘了黄滔,并使他辅佐自己治理闽地,使这一地区成为相对安定的区域。在此期间,他还与其他文士交流诗歌,使闽地文风大振。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诗歌散佚于乱世之中。
成就及荣誉
黄滔以其多方面的文学才能著称。他的文章被评价为“赡蔚有典则”,而他的策论则被认为扶持教化。他撰写了《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碑》,这是一篇非常杰出的碑文,被誉为碑记中的珍品。此外,他的诗也受到赞赏,被认为清淳丰润,与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的现实主义诗风相似。而他的辞赋则因其雄新隽永而闻名遐迩。
至于他子孙的事业,他们留在故乡并且繁衍生息,有94人成为进士,其中包括一位状元和14位解元。这不仅表明他们家族繁荣昌盛,也反映出他们子孙承继祖先之德,从而取得了一系列显赫的地位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