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代,姚天福以其刚毅正直闻名于世,他不畏强权,不怕牺牲个人的私利和亲情,为官清廉、公正。他的事迹被后人誉为“汉之汲黯,宋之包拯,元之姚天福”,与古代著名的反腐斗士相提并论。
姚天福出生在绛州,一家因战乱迁徙至雁门。他自幼聪明好学,读过《春秋》,通晓大义。在成年后,他以材质被选为怀仁丞。至元五年,他被任命为御史台的阁管勾,并很快升任监察御史。
作为监察御史,姚天福经常对抗权臣,即使面对强悍的势力,也敢于直言不讳。他曾多次揭露宰相阿合马的不法行为,最终导致阿合马受到惩罚。此举深得元世祖忽必烈赏识,将他赐予“巴儿思”的尊称,并给予厚赏。但是,当时御史台中存在纲纪混乱的问题,两位大夫互相推诿责任,这些问题都被姚天福提出并解决。
姚天福还曾以微服化装方式查办小甘浦等官员贪污案件,小甘浦虽然最后逃脱,但他的恶行最终还是被揭露。一时间,小甘浦甚至愤怒地骑马冲进宫殿,对着御史进行辱骂,但这也没能改变他罪责难逃的事实。
当时有的人认为小甘浦应该得到宽恕,但姚天福坚持认为:“他已犯下十七次死罪,你赦免了十次,那剩下的七条命谁来承担?”最终,小甘浦遭到了处决,而安兀求则因为贪污受贿而失去职位。
在其一生的工作中,姚天福多次受到皇帝的肯定和重用,被授予各种高级职务,如刑部尚书、扬州路总管、淮西按察使等。在这些职位上,他始终秉持公正无私的原则,对抗腐败行为,使得地方治理更加清明,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百姓建祠刻碑来纪念他的功绩。
然而,在权力的争夺中,有人嫉妒他的清廉和卓越表现,他们诬陷他并试图逮捕他,但每一次尝试都失败了。即便如此,他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不为了个人安全而放弃斗争,以至于有一段时间,被迫辞职回家休养身体才能避免更大的危险。
尽管如此,在江湖上传说中,“巴儿思”成了一个神话般的地位象征,而他的名字也成为了后人敬仰的一种力量象征。他的一生,是中国历史上那些追求正义、反对腐败者的典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