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的学术足迹
郑玉(1298-1358),字子美,徽州歙县人。出生于元成宗大德二年,卒于惠宗至正十八年,享年六十一岁。自幼聪慧好学,其后长大后广泛涉猎六经,对春秋时期尤其有深入研究。在乡间教授,有众多门生,他们尊称他为师山先生,并在他的居地设立了师山书院。他曾隐居东南的神山——覆船山上十余年,在那座草堂中修炼和著作。在至正时期,被征召为翰林待制、奏议大夫,但他坚决辞去,不肯就职,全心致力于写作。当明朝军队到来,他拒绝投降,最终选择自缢身亡。
郑玉留下了一些著作,如《师山文集》、《遗文》等,以及对《周易》和《春秋》的注释,这些作品都被收入到了四库全书中。他的学生很多,以至于他的住处无法容纳他们,因此建造了师山书院来接待他们。作为一名文章家,他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倾向于简洁直接的表达方式,这一点得到了虞、揭、欧阳等人的赞赏。在至正十四年的某一年,他被任命为翰林待制,但他以疾病为由婉拒。这之后,又过了三年,当明太祖派人前往徽州时,郑玉再次拒绝出来见面,最终选择北向拜礼,然后自杀。
有一首诗里他写道:“何时四海收兵甲,还向师山理旧书。”他的学生们尊称他为“师山先生”,并且将他的作品编纂成了《师山集》。同郡的程以文评价说,他具有高超的才华能够独立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