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式,字舜民,号菊庄,是元末明初时期著名的散曲和戏剧家。他出生于浙江象山(今属浙江),但生卒年份不详。在元末,他曾担任县吏一职,但后来因不得志而流落江湖。进入明朝之后,他并未仕宦,而是选择了在北方流寓生活。在明成祖朱棣的燕邸中,他享有极高的地位,并常得恩赏。
汤式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广泛的题材范围,为散曲文学开辟了新的领域。他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历史感慨以及对新朝代的向往,都体现了他深刻地理解和捕捉时代脉搏。同时,他还创作了一些悼亡散曲,这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汤式的大部分作品已经失传,只剩下《笔花集》的残本及一些零星作品存世,但他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技巧依然令人敬佩。他的散曲既有艳丽之美,又不乏豪放之气,尤其是在言情方面表现出词雅句熟的特点,对后来的南派曲家产生了显著影响。
尽管汤式没有像周德清、张可久等人那样直接推动词语化趋势,但他在艺术风格上给予现代曲家们很大的启示。他坚持自然通俗文体特征,同时又展现出了独具匠心的手法,使得他的作品成为元末至明初一段时期重要文化遗产。因此,在中国音乐史上,汤式被视为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不仅是因为他留下的作品,更因为他为后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