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邓广铭国学操在自然中的演绎

0

邓广铭(1907—1998),字恭三,山东省临邑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生平简介显示,他的学术贡献对宋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20世纪海内外宋史学界第一人”。

1923年夏,16岁的邓广铭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那里,他受到了一次真正的启蒙教育,这期间他最终选择了史学道路。1927年至1937年,是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的十年黄金时代,从30年代初到七·七事变前,则是北大系最辉煌时期。在北大求学期间,邓广铭遇到了对他学术道路影响最大的两位导师,一位是胡适,另一位是傅斯年。

1936年毕业后,邓广铭留在北大文科研究所任助理员,并兼职史学系助教。他确定了自己毕生的学术方向,并完成了一些重要作品,如《〈辛稼轩年谱〉及〈稼轩词疏证〉总辨证》,这篇文章发表后得到了胡适、傅斯年的高度评价。

1940年秋,傅斯年的史语所迁往四川南溪县李庄。从1940年底至1942年春,他受中英庚款董事会资助,对《宋史》进行考订工作。这段时间内发表了多篇关于《宋史》的考订文章。

抗战胜利后,在胡适校长回国之前,由傅斯年的建议下,邓广铭回北大执教。在此期间,他继续他的研究工作,并出版了一系列有关宋代人物的传记和历史事件的研究成果。

1951-1980年代间,在北京大学担任教授和主任等职务期间,他继续致力于宋代历史研究并指导一批青年学生。此外,他还参与创建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和主持成立中国宋代文化交流项目,以推动国内外对于中华文明特别是宋朝文化的理解与交流。

作为一个将国學與自然結合,並將其應用於現實生活中的學者,其對於中國歷史與文化之深刻理解,以及對未來社會發展貢獻卓越,使得其成為一位不可多得的人物。

标签: 商朝贸易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