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启继位,标志着禅让制的终结与世袭制的开始:商朝政治制度与变革的历史考量
在夏启登基之际,他打破了以贤能为标准推举领导人的传统禅让制度。因此,一些学者将夏代的建立归功于启,并称其为夏启建国。而其他学者则认为,作为禹之子,启是首次实践传子世袭制的人,从而将整个夏王朝以及十四世十七王的统治线索追溯到禹。
禅让制作为原始社会的一种政治体制,以公有经济为基础。在原始社会晚期私有经济萌芽并逐渐成长,随着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这标志着公有被私有所取代。人们开始发展出私人财产观念,对财富产生了新的追求欲望。这也促使人们使用各种手段积累财富,最终导致社会矛盾和斗争加剧。
从一系列角度看,这个转变可以被视作一种历史进步,它推动了文明史的发展。血缘关系和宗族纽带在这个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世袭制度最终确立,也象征着人类进入奴隶社会的一个关键时刻。
尽管禹按照传统做出了选择,将伯益推举为继承人,却没有给予他实际权力相反,他把实际权力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启。后来,当伯益遇害时,是由这位年轻君主接管了王位。这表明,在中国早期社会中,原本以“天下为公”的状态已经向“家天下”转变。
更深层次地讲,此次由普遍主义向个人主义、由共产主义向封建主义转变,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制度上的变化,更是一种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想意识形态上的重大飞跃。在这一点上,可以说这是一个对人类历史进程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从部落分散统治走向奴隶国家,从原始社会迈入奴隶社会,是一次巨大的跨越,为农业和手工业等领域的大规模分工奠定基础,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生产力的水平,使得文化得以繁荣,为未来文明创造了条件。这无疑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前进迈出的巨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