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清朝军事与战争中的驻防闲散旗人既需挑选补充绿营兵的缺额也要考验实力

0

清朝军事与战争中,驻防闲散旗人的挑补绿营兵缺现象颇为特殊。自康熙中后期起,八旗驻防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生计问题日益凸显。为缓解这一矛盾,一些地方大员提出了将闲散旗人编入绿营当兵的方案。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闽浙总督觉罗满保奏请挑选部分汉军余丁入绿营,为此得到康熙帝的批准,并在之后的几十年间,此类做法逐渐推广到其他地区。

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帝下令,将军标下的绿旗兵丁缺出,即将汉军余丁顶补,仍食绿旗粮饷。至乾隆初年,这一制度已成常态,不仅在福州、广州、京口三处单独组成的驻防地实施,而且也扩展到了其他少数八旗驻防点。此外,还有不少八旗闲散壮丁被挑选来填充督标、抚标等部队,但这些安排也引发了人员流动和身份认同上的复杂问题。

然而,由于相关史料的缺乏,我们对这段历史尚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以深化我们对清代军制与满汉关系等方面的问题理解。

标签: 商朝贸易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