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北元与明朝哪一个更配称为正统王夫之的选择在历史长河中仿佛有了生命站在时间的交叉路口他似乎在低语我心向

0

北元与明朝,哪个更配称为正统?王夫之的选择在历史长河中仿佛有了生命,站在时间的交叉路口,他似乎在低语:我心向何处?

王夫之(1619—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其祖原夫之江苏高邮人,因随燕王朱棣“靖难”南下,以功授衡州卫指挥金事,世袭武职,居湖南衡阳。王夫之晚年隐居于湖南的石船山麓,故后人称他为船山先生。他是明末清初的伟大哲学家,我国古代哲学的集大成者。

王夫之幼年勤奋好学,其父是当地有名的学者。因此,他4岁开始入私塾,7岁读完了五经,10岁时,他父亲给他讲儒家经典。14岁中了秀才。这时,在他父亲督促下,又进京考进士。但因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上京之路已经不通,他只好返回家乡。

1643年,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占衡阳,并聘请王夫之参加起义军。他拒绝从军,并藏在南岳双峰下的草舍中。一边儿父亲被迫作人质,一边儿刺伤脸部和肢体,然后去见义军。经过交涉,最终释放了他的父亲,但兵败后奔赴肇庆任行人司行人。在桂林投靠翟式耕,不久瞿式耜殉难,也从此浪游于湖南各地。

降清将领吴三桂攻占衡州后,有请他出来做官,但坚决不做;清朝官吏带礼物拜访,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步。他认为赶走皇帝,那是大逆不道;清兵入关夷人统治汉人的局面,更是不合理。他最后定居于衡阳石船山上闭门著书,一生坚持反抗民族压迫斗争精神至死未变。

由于生活在艰苦年代,即使条件极端困难,也没有阻止他接触社会和体验人民饥苦,这对他的学术成就有很大帮助。正如1692年为自己题《碑铭》所说:“抱刘越石孤愤,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正学,而力不能企。”这就是说,他要像西晋刘混一样尽力挽救国家危亡;而在学术上坚持北宋张载唯物主义思想。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他的主要贡献是在哲学上总结和发展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他批判宋明理學斗爭中继承發展張載、王充唯物主義優良傳統,加以總結古代各派哲學建立自己的博大精深哲學体系,把我國古代朴素唯物主義推向新高度。他一生著作很多共320卷100多种800万字,其中包括《張子正蒙注》、《周易外傳》、《尚書引義》、《讀四書大全說》等。此外,还进行研究一些基本问题,如理氣問題、道器問題、有與無關係等,都进行了解答并作出了重要貢獻。

关于理氣問題,他继承发挥張載“虚空即氣”的觀點強調氣是一切變化中的客觀存在,是一切現象的一種形式,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而且強調“气”是一切變化着的事實,“凡虚空皆气”,這就是說世界本體是由氣構成的一切現象對於天地萬物都有一定的作用和規律性,所以叫它為“道”。

关于辯證法方面,在主观与客观关系问题上提出了认识是一个主客观统一过程,即形神用知觉乃发,因此认识必须通过感性认识阶段到理性认识阶段来提高。在运动规律问题上则强调事物运动绝对性,不断变化发展,对待事物应采取积极态度,看待任何现象或事件都不应停留在表面的看法,要不断探究其内涵意义,从而达到真正理解事实本质,为正确判断事情提供依据。此外还提出了一些历史观点,比如认为历史发展具有必然规律性的特点,用来指导实际行动,同时重视人们能动作用,即通过人们活动可以实现某些可能性成为现实,使历史发展趋向某种方向进行变化及发展。

标签: 商朝贸易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