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自视为勤勉、努力和责任心重的君主,他对自己教子治家的能力极为自豪。据《明史》记载,明初特别重视教师的选拔,甚至命宋濂教太子,并对其他王子的老师也非常慎选。这些教师都十分忠诚和坚定,他们若发现皇子不听劝导,不仅会严厉批评,还可能进行体罚。
朱元璋不仅从书本和老师那里培养诸皇子的儒家教育,还通过亲身示范来培养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经常让他们出城下乡,接触农村生活,这些经历似乎与当代学生在小学时期搞军事拉练相似,每次行军都会磨损脚板至血泡出现。有时候,他们还需要从南京前往老家临濠(今安徽凤阳)。
朱元璋曾说:“我使你们去旁近郡县游览山川、经历田野,以此了解鞍马之勤劳、衣食之艰难,以及民情好恶及风俗美恶。”他希望通过亲身体验,让儿女们理解创业之不易。
为了防止腐败变态化,朱元璋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亲自带领世子走访农家,看看农民的生活条件,并在大内种菜,让儿女们现场学习告诉他们不可过度奢侈。有一次,他路见一个小僮被役使无比地忙碌,就把这个孩子带进宫,对着他的儿女们说:“你等年纪轻轻,也能奔波工作,这不能因为年轻就懒惰。”
晚年的朱元璋面对诸皇子,说出了自己的做法:“我持身谨行,你们所亲见。我平日无优伶瞽近之狎,无酣歌夜饮之娱……”他强调自己政务公正,没有私欲,在位三十一年,每天早起视朝、晚退休息,只有觉得事情未妥才会中夜思考。
这样的做法虽然表面上是为了权力,但更深层次上,是为了成为一个好的父亲、榜样。他希望通过个人行为影响后代,使得皇权永固。但遗憾的是,他没有意识到道德操守无法抵御帝制极权的腐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