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辽金史的遗漏历史记载中的偏见与选择

0

正史的定义与功能

正史是指官方认可、由朝廷所编纂或批准的一系列历史书籍,它们被视为记录当时国家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情况的权威文献。从唐代开始,中国正式确立了正史体系,后世各朝均有其自有的正史。然而,这些正史往往反映了统治集团的观点和利益,因此对于那些不符合官方意图的事物,如辽金两国,其在正史中的地位就显得格外微妙。

辽金之所以不列入正史

辽金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非汉族政权,它们分别建立在北方和东北地区,分别对应的是契丹人(辽)和女真人的统治(金)。由于这两个政权都不是汉族,而是在中原王朝边缘崛起并发展壮大,他们自然而然地成为“异族”、“夷狄”的标签。在这种背景下,当时的中原王朝即使对他们表示一定程度上的尊重,但依然难以完全接受他们作为同类加以记录。

《资治通鉴》的特殊性

《资治通鉴》是一部集结了从春秋战国到宋元明清一共二十七个朝代历史事件的大型通志著作,由司马光撰写于公元1084年至1094年之间。这部书虽然不算是传统意义上的“正史”,但它代表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官修纪事录的方式来记叙历史——兼顾实录与评说结合。尽管如此,《资治通鉴》对于辽金二国仍旧给予了较少关注,这反映出即便是像司马光这样的学者,也受到时代局限性的影响。

其他文本中的了解

在其他一些非官方或半官方文本中,比如陶谷《西京杂记》、《三教珠垠》等,其中关于辽金部分虽然数量有限,但却展示了一种更加客观且多角度去理解当时社会现象的心态。这也表明,即便在缺乏完整档案资料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各种形式来探索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存在意义和发展轨迹。

现代研究者的重新审视

近现代以来,对于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人士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不将辽金列入正常范围内,是因为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强调中央集权制下的“天下大一統”,而这些政权并不符合这一理念;也有学者认为,可能还涉及到了民族主义与排外心理,以及对自身文化身份认同的一种保护。而现代学术界则倾向于更全面、更客观地评价这些非主流政权,以达到更全面的了解古代社会结构。

标签: 商朝贸易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