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东晋时期的明珠杨载

0

人物资料简介 杨载(1271—1323)字仲宏。县南琉田村(今大窑)人,后徙蒲城,晚年定居杭州。杨载先祖杨建为浦城人,父杨潜,南宋诸生。杨载生于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幼年丧父,徙居杭州,博涉群书,赵孟頫推崇之。年四十未仕,以布衣召为国史院编修官,与修《武宗实录》。

调管领系官海船万户府照磨,兼提控案牍。仁宗延祐二年(1315)复科举,登进士第,是以受饶州路同知浮梁州事,其后迁儒林郎、宁国路总管府推官至终。

英宗至治三年(1323)卒于任上,其子孙亦在江湖间寻求发展,其中一支家族迁往桐城大宥乡会宫陈庄垦田。

文学创作 记载 “初,有吴兴赵孟頫在翰林得其所为文,为之极推重之。” 其文章一以气为主。博而敏直不肆自成一家言。(《元史·杨载传》)

其诗对现实一般是歌颂的,有时也微露不满,如《怀钱塘故人柬应中父》、《寄维扬贾侯》,都为怀才不遇者愤愤不平。而他晚年的叹老嗟卑情绪,也通过诗作反映,如《客中即事》:“渐觉星星雨鬓皪,将何面目见昔日?”道出了新陈代谢的客观情况。

他的诗特点是含蓄老练,不陈腐颇有新的意境,如《题文丞相书梅堂》,颂扬文天祥高尚品德和节操;又如《宗阳宫望月分韵得声字》,圆润而不枯涩风格雄健。他善用典故融入诗句中,使意境空灵飘忽,他炼字造句下过苦工夫,“诗当取材于汉魏,而音节则以唐为宗。”

其著作有《诗法家数》,谚书侧重论述诗歌创作,就中贯彻了风雅传统。他被虞集称“百战健儿”,其作品体现了山水景物刻画与律詩形式结合的艺术特色。在题画方面,他善于借题画发挥山水意境,如云山图、千里山水扇面歌等,这些作品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深厚的情感和独到的艺术眼光。

选摘:

【题墨竹】 风味既淡泊颜色不斌媚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气。

【到京师】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

【宿浚仪公湖亭两首】

两两三三白鸟飞背人斜去落渔矶雨余不遣浓云散犹向山前拥翠微。

几年乡梦隔江湖,此日登临兴不孤小艇欲行无远近,不愁归醉要人扶。

【暮春游西湖北山】 愁耳偏工著雨声好怀常恐负山行未辞花事骎骎盛正喜湖光淡淡晴。

【梅梁歌酬郑集之】

大禹功及天地庙有梅梁何足异奈何过用铁索缠太祝以为徼利每言变化失其所,

去作老龙治风雨。一声霹雳震岩扉千尺蜿蜒辞殿户七月熇苗沾块土忧杀村中老农父买羊沽酒祭梅梁祭罢祠官传好语。

古墙行

建炎白马渡江时循王以身佩安危疏恩治第壮舆卫缩板载干繇偏裨下锸江城但沙卤往夷赤山取焦土帐前亲兵力如虎,

一日连云兴百堵引锥刺之铁石坚长城在此势屹然上功幕府分金钱欢声如雷动地传尔来瞬息逾百年高崖为谷惊推迁华堂寂寞散文础乔木惨淡栖寒烟我入荒园访遗古所见惟存丈寻许废坏终嗟麋鹿游飘零不记商羊舞王孙欲言泪如雨,为言王孙毋自苦子孙再世隳门户英公尚及观房杜

如果君百不知二数,当自取富贵良可悦!况吾长才文甚武,便必复旧好把家声继祖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篇简介中,我们已经展示了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的形象——杨载。在他的生活和工作中,他展现出一种追求卓越、不断探索并且享受生活的精神。这份精神给予我们许多启示,让我们更加珍视时间,并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无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个人成就上,都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这就是东晋时期最值得纪念的人之一——杨载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标签: 商朝贸易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