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受到父辈影响,深厚的戏曲情怀伴随着我一生。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我开始在银行工作,先后在上海和北京担任会计师职务。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却发现自己对京剧有着无比的热爱。我开始学习《捉放曹》等经典戏目,并结识了许多伶人朋友,如梅兰芳、周策纂等,我们经常一起讨论戏曲艺术。我还曾写过多篇剧评和剧讯,为京华名角的表演点赞。在这段时间里,我也开始撰写关于戏曲界的人物传记,记录下了许多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1935年,我出版了《燕尘菊影录》,这是我第一部关于戏曲史研究的著作。这本书收录了大量珍贵资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戏曲具有重要价值。随后,我又出版了一系列与此相关的小册子,详细阐述了中国戏曲发展的历程。
1940年代初期,在上海交通银行任职期间,我参与编写了一些关于戲劇的小冊子,並且負責編輯一些戲劇相關雜誌。此外,以「肖伧」、「倩倩室主人」、「玉泓」、「霜紅」、「天隐庐主人」等筆名為報刊撰寫劇評超過千篇,不僅是戲劇批評家,也是一位對戲劇有深刻洞察力的學者。
抗戰勝利後,他發表了一篇題為《告伶界及梨園界》的文章,其中他高度評價那些堅持民族氣節、堅決不演壞戲的人物,如程砚秋、梅蘭芳等,這篇文章震撼了一大片戲劇界。他們以自己的行動和作品傳遞著文化與藝術的精神,用自己的方式貢獻於國家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