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法融,原籍甘肃天水县,1936年6月生于一户世代务农的贫寒家庭。早年丧父,他是家中最小的弟弟。在他的外祖父影响下,他从小就接触到了儒学,并且经常阅读佛、道教经典书籍。1943年入乡塾读书,1950年因家庭生计困难而废学,从事农业工作并自学儒家四书。
1952年,在陕西陇县道教宫观“龙门洞”游览后,任法融决定留居此地,并在这里学习道教。他拜全真龙门正宗廿八代玄裔王嗣林道长为师,对道教产生了深厚的信念。随后,他正式入道,与其他道士一起学习和实践 道家的修炼方法。
在1955至1958年的几年里,任法融利用休息时间阅读大量的道教经典,如《老子》、《庄子》等。他认为这些经典不仅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而且对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都有重要作用。1964至1966年间,他又深入研究《道藏精华录》,这使他对《老子的》更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文化大革命期间,楼观台遭受冲击,但任法融仍然坚持在那里生活,并继续研究和注释《老子》。1978年的三中全会之后,当局开始重新开放宗教活动空间,这给予了任法融更多机会去进行他的研究工作。
1980年代初期,任法融出版了一系列关于《老子的》注释本,这些作品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他还担任过中国风水协会主席、陕西省道教协会会长以及中国道教协会会长等职务,以其对传统文化尤其是易学方面的专长闻名遐迩。在风水研究上,他也有所建树,是与中国风水协会主席陈帅佛合作多年的朋友之一。
作为一位艺术家和文学家,任法融以其书写技艺著称,其字体清晰、神韵独特,不仅反映出他内心之广阔,也展现出了他对于“无为”的哲思。这股无为之精神也体现在他的笔下,无论是诗文还是书画,都流露出一种自然而纯粹的情感表达,没有刻意追求形式上的华丽,而是在平静与恬淡中寻找着生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