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任法融道长在自然景观中传承国学诵读的艺术

0

任法融,原籍甘肃天水县,1936年6月生于一户世代务农的贫寒家庭。幼年丧父,他是家中最小的弟弟。在他的外祖父影响下,他从小就接触到了儒学,并且常常阅读佛、道教经典书籍。1943年入乡塾读书,1950年因家庭生计困难而废学,从事农业工作并自学儒家四书。

1952年,在陕西陇县道教宫观“龙门洞”游览后,任法融决定留居此地。他在山中勤劳学习道家的经典,并最终正式入道,以全真龙门正宗廿八代玄裔王嗣林道长为师。王嗣林擅长斋醮法事及韵律,而任法融则更注重修行和实践,不愿成为传统上承担的经忏道士。

他认为,《易》、《老子》等古籍不仅仅是一种哲学理论,更是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深刻洞察,是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指南。他通过深入研究这些经典,对《老子》的理解达到了新的高度。

1964至1966年间,任法融着手编写《老子注》,这部作品后来被出版发行,为当时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读《老子》的视角。此外,他还著有多部关于易学、阴符经等方面的著作,其文风朴素,内容深邃,被广泛推崇。

1985年起,他开始致力于恢复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1992年的第五届中国道协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国道协会长,同时兼任中国道教学院院长。此后,他继续在文化教育领域发挥影响力,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标签: 商朝贸易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