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王,原名姬静,是中国西周时期的第十一代天子,也是周厉王的儿子。由于父亲在位期间频繁对外征战,国内因战争而造成巨大消耗和国库空虚,因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局势。其中,他任命荣夷公为卿士,并实行专利政策,将山林湖泽改由天子直接控制,不准国人进入这些地方谋生,这一政策引起了广泛的不满。
当时,国人对这一政策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但周厉王却下令卫巫监谤,即禁止国人谈论国家事务,对违者杀戮。这一高压政策最终激发了民众的愤怒。在前841年(周厉王三十八年),镐京(今陕西西安)的国人因为不满而集结起来,手持武器围攻宫廷,他们要求杀掉周厉王。面临这种情况,逃离镐京并沿着渭水向彘(今山西霍州)逃跑的是周厉王,而不是太子静。
这时候,一些忠臣将太子静藏匿起来,以免他遭受伤害。当国人围攻召穆公家寻找太子静时,召穆公用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静,最终导致召穆公之子的死亡,使得真正的太子静得以幸存。在民愤平息后,由于宗室无主,加上诸侯推举召穆公、共伯和等代行天子的职务,这段时间被称为“共和行政”。
直到前828年(共和十四年),即在这段混乱之后,周厉王才死于彘地区。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长期生活在召穆公家中成长的人物——姬静——继承了皇位,并成为史上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周宣王。此后,在他的统治下,又有几次大规模对外战争,使得一度呈现出“四方既平,王国庶定”的景象。但随着时间推移,加上连年的征战消耗,以及晚年的独断专行以及不听忠言、滥杀大臣等问题,最终使得他的统治只能留下短暂的一帜风雨,再也无法挽回西 周衰落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