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刘醒民如同忘了揭开千年神话的面纱周总理的形象依旧静默在心中等待被发现

0

在沂水县的1932年春夜,一个名字被刻在了历史的长卷上——刘醒民。他的故事,不是关于他如何成为一名摄影家的,而是关于他如何用镜头捕捉了一段段沉淀着岁月和荣耀的时光。

1948年,他从画笔转向了照相机,一路随军南下,从解放南京到大西南战场,他记录下了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历史画面。在那个充满变革与希望的年代,他用镜头见证了全国各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建设国家的一切平凡而感人的瞬间。

“小八路”拿起照相机,在鲁中军区宣传队中学习绘制抗日宣传画,那些“抗战到底”、“日本帝国主义”的大字标语,就像他们手中的武器一样,散发着坚定的信念。后来,他加入刘邓大军,参与到了二野部文工团,以布为媒介创作了一套十五尺长的连环漫画,用“缴枪不杀”作为主题,讲述了一次战斗中的英勇事迹,这幅连环漫画挂在郑州市的大街上,被无数人驻足观看。

偶然间,他遇到了摄影组长袁克忠。那一刻,对于快捷而生动地留存历史瞬间的摄影魅力深深吸引了他。他主动请求跟随袁克忠学艺,没有经过正式调换工作程序,却直接背包拍起照来。这一次决定性的事业转折,让刘醒民踏上了属于自己的摄影之路。

直到南京解放后,在一次大会上,当他再次遇见陈裴琴部长时,他坦诚地表达了未经请示转行的情况。然而,这次陈部长并没有责怪,而是鼓励他继续做好工作:“摄影也很重要,可以用照片记录军史、记录历史。” 1949年的春天,刘邓大军开始向长江岸边进军,那时候,每当夜幕降临,战争将要结束,他们都知道需要更多这样的照片,用它们来铭记这一切。

秋天,当二野解放大西南的时候,刘醒民再次背起照相机,与四十七师一起拍摄进军作战的情景,从贵州到四川,再至乐山和成都外围战场,无处不留下他的身影和镜头下的印记。而这些照片,如同时间里的碎片,将永远保存在我们的记忆里,是对那段艰难岁月最真实、最珍贵的回声。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