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历史的转折点,刘醒民如同一位无声的见证者,用他的镜头捕捉了时代的脉搏。从沂水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出生,在1948年开始他的摄影之旅,他与解放南京、跟随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一样,都留下了他手中的照片。
他曾经是美术组的一员,但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遇到了摄影组长袁克忠,听闻摄影能以快多于画作记录历史瞬间后,他便放下画笔,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在没有请示的情况下,他主动调换工作,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摄影生涯。
在南京解放后的大会上,当他面对陈裴琴部长时,那份未经请示转行的事实几乎要埋藏在心底。但是袁克忠及时为他说话:“小刘学得很快,干得也非常好!”最终陈裴琴部长理解并鼓励了他,让他继续用照片记录军史和历史。
1949年的春天,当刘邓大军向长江岸边进军时,刘醒民和其他战士们抓拍着镜头,用晒兰图的方法,将底片夹到玻璃框里,一期期地晒出兰图画报。这不仅活跃了部队文化生活,也极大地鼓舞了部队斗志。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二野解放大西南的时候,刘醒民再次拿起照相机,与四十七师一起拍摄进军作战的情景,从贵州到四川,再到党阳、岷江、乐山和成都外围战场,每一个瞬间都被他的镜头所永远铭记。这些珍贵照片成为保存历史资料的一部分,为后人提供了一幅幅真实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