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梵语时期,婆罗门教虽然依然存在,但佛教的兴起改变了印度神话故事的发展。为了吸引更多信众,婆罗门开始融合民间信仰,并最终形成了今天所知的印度教。印度教崇拜多神,但特别尊崇毗湿奴、湿婆和梵天这三大主神。这三个宗派分别围绕着这些主神展开,其中毗湿奴教、湿婆教和舍格提教对印度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往世书是收集这一体系中的神话传说作品,它们共有36部,大致可以分为18部大往世书和18部小往世书。大往世书如《梵天往世书》、《莲花往世书》等,是使用史诗式“输洛迦”诗体撰写,内容涉及世界创造与毁灭、各个摩奴时期以及帝王谱系等主题,小往世书则更侧重于地方色彩和宗派特点。
在印度人将往世书主题归纳为“五相”,即世界创造、再创造后的新世界、仙人的谱系、摩奴时代及其帝王,以及帝王谱系。而后来,又扩充至“十相”,包括上述之外,还包含了由神定下的规律与秩序保护行动物质寂灭解脱等方面。在这些作品中,不仅有丰富的传说资料,还融入了法律医学天文手工艺科学等多种领域知识,使它们成为古代印度文化的一面镜子。
现存的大约18部大往世书中,与梵天毗湿奴湿婆相关的各有6部,这三位主神分别掌管宇宙创造保护毁灭。尽管梵天被尊为最高之源,其地位却不及其他两位主要之神。关于他的出生,有不同的说法,《莲花往世書》称他出自莲花,而《那罗陀 往 世 書》则指他是由大毗湿奴右肋所生的。不过无论如何,都公认他是宇宙之始祖。
而毗湿奴,被视作全能者,他化身二十多次,以拯救人类免受灾难。他在《薄伽 梵 往 世 書》的赞歌中尤其受到颂扬,该书记载了他的十次显赫功绩:从洪水到海龟,从野猪到人狮,从侏儒到持父罗摩,再到黑天佛陀,每一次化身都展示出不同形式的人性力量以维护正义。
最后,我们讲述的是三大神之间循环永恒的地球历史,其中每一个周期都是四个迦利时代,每个迦利时代长达432万年构成一个摩奴时代。在这个过程中,三大主宰之一——蒜巴(湿婆)被视作破坏者,但同样具备创造力。他居住于雪山顶端,用苦行获得知识并掌握强大的力量。他的第三只眼位于额头,可以喷射火焰,同时也是地球上的守护者,对抗邪恶势力。在许多故事里,他以其舞蹈技巧著称,并且与妻子波哩婆提共同跳舞,她也是一名具有降魔能力女武士。此外还有关于恒河流经地球时,由蒜巴用头顶堤防洪水,以及因吞下毒药而使脖子变青色的故事。
总结来说,无论是在吠陀文学或两诗之后,或是在各种文学风格与手法上,这些作品都承袭前人的成就,并且在内容上也有重复,如沙恭达罗补卢罗婆娑优哉耶娑以及其他许多英雄人物故事。但同时,它们也代表了一种新的精神追求,一种更加开放包容甚至民间元素融合的情境,为后来的印度文化留下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