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仲宏——元代中期的文学与政治双才俊,生于至元八年(1271),卒于英宗至治三年(1323)。出生在今浙江省杭州市的大窑村,后随父迁居浦城。杨仲宏的祖先杨建是浦城人,他的父亲杨潜,是南宋时期的一名诸生。自幼丧父,杨仲宏便搬到了杭州,在那里他深厚地学习了各种知识,并受到了赵孟頫的推崇。
尽管未曾早年仕途,但在四十岁时,他凭借自己的学识和文章,被推荐担任国史院编修官,与之合作完成了《武宗实录》的编纂工作。在此之后,他历任海船万户府照磨、提控案牍等职务。仁宗延祐二年(1315),他再次参加科举考试,成功考取进士荣誉,并被派往饶州路同知浮梁州事。他继续升迁为儒林郎,最终成为宁国路总管府推官。
直到英宗至治三年(1323)去世时,杨仲宏留下了一部8卷诗集《杨仲弘诗》,然而这部作品现已散失无存。不过,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富文字化元、次子富武字化成、三子富国字化行和四子富年字化永。其中化永在元英宗末年的时间里回到杭州生活,而他的三个兄弟带领一百多口家人,从徽州婺源迁移到桐城大宥乡会宫陈庄定居,他们共垦辟三百余亩田地。
最值得注意的是,化元又有三个儿子,即福一、福二和福三。这段家族历史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状况,也展示了一个家庭如何通过努力劳动来建立起新的生活基础。在那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这样的故事具有重要意义,它记录下了一位文学家的家族遗产,同时也传递着坚韧不拔的人性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