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荀慧生后四小名旦中的璀璨人物

0

我,荀慧生,一位在京剧界享有盛誉的表演艺术家,出生于河北省东光县(现为阜城县)的一个手工业家庭。从小家境贫寒,我曾随父母到天津谋生,但父亲将我与兄长卖给了一家戏班开始我的京剧学习之旅。不久之后,只剩下我一人,被卖给了花旦的私房徒弟,这段经历让我深受苦难,但我坚持不懈地练功,每天穿着棉袄、单衣,在冬天和夏天中锻炼身体,以巨大的耐力和毅力苦练唱念做打。

1909年,我以艺名白牡丹随师常在冀中、冀东一带农村市镇唱庙会和野台子戏。1910年,我随师进京,并且加入了多个梆子班。在此期间,我还同戏剧家王钟声合作演出《家庭》、《黑奴恨》等戏,并向陈桐云、李寿山、程继先学习京昆艺术直至十七岁才独立成班。

1918年,与刘鸿升、侯喜瑞、梅兰芳、程继先合作演出《胭脂虎》、《霓虹关》等戏,也同杨小楼、高庆奎等人合作并拜王瑶卿门下学习正工青衣。同年,杨小楼应上海天蟾舞台之邀,我们四人共同公演,请荀慧生担任刀马旦,引起轰动,被称为三小一白。我表演生的动感活泼,使上海观众耳目一新,被赞为誉满春申。

后来,我又与周信芳、小达子等人合作,演出《赵五娘》、《劈山救母》、《九曲桥》、《杨乃武与小白菜》等戏,让名震沪上。为了推广我的艺术影响,有著名画家吴昌硕以及严独鹤、何香凝等知名人士奔走宣传。此外,我也喜欢绘画,在1924年正式拜吴昌硕为师,从而丰富了我的生活和提高了素养。

1927年,当北京报界举办京剧旦行评选时,与梅兰芳、三思良一起被誉为四大名旦,这标志着我艺术走向成熟,同时得到社会认可。我参与创作的剧目超过三百部,其中包括《红娘》、《红楼二尤》、《杜十娘》及其他多种角色形象,都具有大众化和生活化特点。我还注重道白艺术,不仅吐字清晰,而且能够融合韵律,使得每一次念白都显得特别别致。

建国后,我继续致力于改革工作,为 京剧事业做出了许多努力。在1952年的第一届戏曲观摩大会上,我荣获老艺术家表演奖。而在其余职业生涯里,还曾担任中国戲曲協會藝委會副主任、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市戲劇研究所所長、新中國成立後河北省梆子劇院院長、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市文聯常務理事及北京市戲劇編導委員會主任職位。此外,由於其傳授技藝對後代影響深遠,他收過無數學徒,並親自或指導眾多學員,如:吴纪敏、金淑华、中薇华,以及許多其他学生们,這些都是他留下的遗产之一。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