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南阳大越调代表人物之一李廷安犹如朝阳沟名段中的明珠璀璨夺目

0

李廷安:南阳大越调代表人物,艺术生涯如朝阳沟名段

在中国戏剧的繁星里,河南省南阳地区有着一股独特的文化气息,这就是越调——一种源远流长、富有地域特色的小型评剧。李廷安(1940-2010),邓县人,是这片土地上的一个典范。他与越调结缘于十三岁,那时他还只是一个好奇心旺盛的少年,但那份初次接触,却成为了他一生的追求。

十五岁时,李廷安拜师学习,并且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导师史道玉。这位老师不仅传授给他专业技艺,更是灌注了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细腻的情感体验。十九岁的时候,他又转投申凤梅门下。在申老师这里,他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越调这一门艺术,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表演水平,也拓宽了他的视野。

主工须生兼丑角,这两种角色在越调中占据重要地位。须生通常饰演的是正面英雄形象,而丑角则需要通过夸张的扮相和滑稽的话语来吸引观众。李廷安既精通这些基本功,又能根据不同的剧情灵活运用,使得他的表演既真实又充满魅力。

1954年,他回到了家乡,在当地的一些越调剧团从艺,并开始传承这一宝贵遗产。当“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场风暴席卷整个国家,许多传统艺术都遭受了严重打击。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廷安仍旧坚持不懈,他先后在宛属几个越調劇團從藝、傳藝,並担任过邓县戏曲学校的教职。在那里,他不仅教授学生们如何唱歌跳舞,更重要的是传授他们如何理解文本背后的思想内涵和历史意义。

除了教学之外,李廷安也被聘为镇平县越調劇團的艺术顾问。在这个岗位上,他继续推广并保护这一珍贵文化遗产。他参与创作或改编了一系列经典作品,如《三哭殿》、《白木店》、《御河桥》、《花烛恨》、《刘公案》、《反徐州》、《抱灵牌》、《过昭关》等。在这些作品中,无论是悲喜参半还是激情澎湃,每一次登台,都让观众感受到了一丝生命力的强烈震撼。

正如朝阳沟中的名段,每个字每个音符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厚的地理气息。李廷安就像那个名段中的明珠,即便身处时代变迁的大潮中,也依然闪耀着无可替代的光芒,为后人留下了一份难忘的心血和智慧。如果说有一种地方能够让我们窥见中国戏曲多样化发展的一面,那么南阳的大越调,就是这样一个窗口。而作为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之一——李廷安,则是这幅画面的璀璨之星,让我们永远怀念那些曾经走红于江湖的人才,他们以肉身之躯,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精神财富展示给世界。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