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康子:智伯瑶的盛世与三分晋国的故事
在战国初期,晋国卿大夫知氏(智)家族实力强悍,其势力不容小觑。周定王十四年(公元前455年),知氏领袖瑶对韩康子提出土地索求,遭到拒绝后,便转而向魏宣子索取,却意外地又获得了答应。知瑶得此两次成功,心生骄傲,更是恣行霸道。他甚至要求赵襄子将蔡和臬狼两地送给自己,但赵襄子的坚决态度让他暴怒。
于是,知瑶联合韩、魏军队向赵发动进攻,而赵襄子的逃往晋阳城中也被围困了三年。汾河水被引入城内,将要淹没整个城市时,赵无恤趁夜召集韩、魏君主解释,如果他们灭了赵,就会轮到自己,这便是“唇亡齿寒”的深刻道理。最终,三家联合力量击败了知氏,将其领袖杀掉,并瓜分其 territory。
这场战争标志着“三家分晋”的局面正式形成,大权由三家共同掌控。这段历史,也为我们讲述了一段关于权力的争夺与国家命运的故事。而这个过程中,那位名叫韓康子的君主,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让自己的国家免受灾难,同时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