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科研课题结题报告承父业传家风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荣誉研究员陈受宜的辉煌事迹

0

初见陈受宜,眼前是一位精神矍铄的学者,她微卷的头发、得体的格子连衣裙让人难以将这位“80后”与传统印象中的老人联系起来。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同年进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公共卫生研究所进行访问学者研究。1989年加入中科院遗传所(现为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曾任副所长、所长。在六十余年的科研生涯中,陈受宜荣获了众多奖项,并被国家教委和劳动人事部表彰。

谈及双亲,陈受宜依然记忆深刻。她父亲陈世骧是中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昆虫学家和进化分类学家,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母亲谢蕴贞也是一代女杰,对陈受宜提倡爱国奉献守初心。父亲不仅言辞相劝,更以身作则,在反细菌战科学调查中对美军飞机撒布的大量带菌昆虫标本进行了分类鉴定,为中国赢得了上风。

在新兴领域基因组研究方面,尽管缺乏人才、基础设施和设备,但她坚持要在这一领域有所建树。于是引进杨焕明等人才团队成立人类基因组中心,并承担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任务,使中国成为参与此计划唯一的发展中国家。

公私分明重平等,是她的为人处世之道。她回忆起父亲放着两套信封和邮票,一种公用,一种私人,用私人的来回复民众来信。而父亲对于母亲晋升职称的问题,也以大局为重,不愿给自己老伴争取晋升。

作为研究所领导,她始终保持谦逊,不占公家的便宜,不搞特殊化。一路骑自行车上下班40多年,以此形容她对待工作态度的一致性——无论位置如何,都应保持平等感,没有特权意识。这也是她从小父母教育中学习到的:人人生而平等,不管坐到什么位置,都别把自己太当回事。

日复一日,那些看似不值得宣扬的小事情,却深深地感动着她身边的人们,如今80岁高龄的陈受宜依然在科研探索道路上,不知疲倦,一路向前。她希望现在的年轻人不要太注重眼前的成果,而是瞄准科学上的难题真正潜下心来攻克,为国家作出贡献。(来源:《科技日报》)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