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陈受宜,记者感到意外。她的头发微卷,身着得体的格子连衣裙,这位精神饱满的学者看起来与传统中年老人的形象迥异。这位“80后”生于1963年,在北京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毕业后,即进入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随后,她分别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公共卫生研究所进行访问学者研究。在1989年进入中科院遗传所(现为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曾担任副所长、所长一职。她在科学领域共计六十余载,获得了丰厚的荣誉:1990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并被国家教委和劳动人事部表彰为归国有贡献的青年科学家。此外,她还多次入选全球动植物学高被引科学家。
然而,当提及双亲时,陈受宜仍然心怀感激。她父亲陈世骧,是中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昆虫学家、进化分类学家,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毕生致力于进化生物学及昆虫分类理论研究,对陈受宜产生深远影响,使她养成了爱国奉献的心理追求。
父母教育之初,便灌输给她要爱国,要始终铭记自己是中国人,无论身处何地,都不能给祖国丢脸。在美国访学期间,陈受宜恪守这一信念,不仅在工作上表现出色,也赢得了师生的尊敬。如今,她作为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将这份教诲传递给新一代学生。
对于学习而言,她认为最重要的是做人。每当学生决定出国深造时,她会鼓励他们:“出国是为了更好地学习,但学习是为了国家,你们无论在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要为祖国争光!”
自小接受实事求是教育的她,一直坚持公私分明,不断将这种态度和精神转嫁到学生身上。在她的课题组里,没有懒惰,只有勤奋求实。在她的带领下,每个学生都能主动融入科研氛围,在感兴趣方向勇往直前。
40多年的骑行路上,每天都是从基层开始的一场挑战,而她总是在寻找那些提升单位实力的“良方”。决策过程中的广泛征求意见不仅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更促进了团队协作。
尽管已达八旬高龄,但 陈受宜依然不离自己的实验室,一路向前。她希望今天的年轻人能够瞄准难题,用真诚的心去攻克,为国家贡献力量。(倪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