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期,朱元璋以平民出身崛起,建立了汉族统治下的新政权。他推行严格的法制和中央集权政策,以镇压反抗,并实行“诛九族”的惩罚措施,对国内外的威胁进行了有效控制。明太祖对待士大夫有所限制,但也广纳人才,重视科举制度,为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清朝初期,努尔哈赤统一各部落后,即位为皇帝,其子福临继位后改国号为“大清”,并在1644年入主中原。康熙帝即位后,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文教事业建设,如修建紫禁城、扩建北京等;对外实施“御史台”制度,让地方官员更加依赖中央指挥,从而巩固了国家政权。
明末清初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政治动荡与战争,这些动荡不仅影响到了政治秩序,也直接导致了文化艺术上的衰退。明末天启、崇祯年间,由于连年的战乱和腐败官僚体系,使得国家财政困难,人民生活困苦。而清初之际,则是由满洲人入主中原带来的民族更替,这引发了一系列关于身份认同的问题,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挑战。
明朝晚期由于宦官专權、奢侈浪费以及内部矛盾激化等问题,最终导致三藩之乱爆发。这场规模宏大的叛乱被顺治帝亲征平息,但却削弱了中央集权,将帝国边疆推向极限。此外,由于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加上自然灾害频发,再加上人口压力使得土地荒废,大批农民流离失所,最终导致的是社会矛盾激化和经济危机深重。
清朝晚期虽然经历了一段相对安定的时期,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长的人口以及农业生产能力不足造成土地短缺、粮食供应紧张的问题日益凸显。此外,一方面是西方列强不断侵略中国,另一方面则是内部因宗室分裂、改革停滞等原因,使得清廷逐渐丧失其作为世界强国的地位,最终在1912年宣布废除封建君主制度,在历史长河中画上了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