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帝在位之初,打出了“咸与维新”的旗号,积极整顾内政,清除纲纪不一之弊。他出尔反尔地诛杀了权臣和珅,并罢黜、囚禁了与坤亲信死党。他下诏要求官员直言不讳,广开言路,以清除、恢复正道。并且表彰、恢复乾隆朝由于直言而获罪的官员。他还取消了贡献制度,倡导崇尚俭朴的生活方式。他要求地方官员不得对民隐瞒民情,要按实陈报,切实反对欺隐、粉饰和怠惰之风。
然而,尽管他在内政上进行了有限的整顿,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清朝衰败的局面。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如火如荼。颙琰继位后,全力以赴,大举围剿了川、楚、陕地区的农民大起义。他更换高级军事指挥官,严惩表现不力的将吏。他实行严密的军事部署,采取剿抚兼施的政策,分化瓦解起义军。他还实行坚壁清野的寨堡团练政策,断绝起义军与人民的联系。
嘉庆十年(1805年),川、楚、陕的农民起义被镇压下来,不久后,在东南海疆爆发了蔡牵起义,这是由商人蔡牵领导的一次反抗英国鸦片走私活动。嘉庆十五年(1810年),又有一个叫林清领导的一个天理教徒群体起来造反,他们试图推翻皇权并建立新的社会秩序。这场天理教运动很快就扩散到北方,也威胁到了皇宫安全。在这场动乱中,有一些太监甚至帮助这些叛逆者进入宫廷内部。
对于外交问题来说,当时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鸦片贸易带来的危害,对此做出了强硬反应。但同时,由于闭关锁国思想深厚,对外来文化和技术持保守态度。此外,他拒绝英国提出的建立正式关系等条件,这也显示出当时中国政府对于西方国家入侵保持警觉。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嘉庆帝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一些政治和经济的问题,但是最终没有能够阻止帝国进一步衰落以及社会矛盾加剧的问题。这段历史对于我们今天理解封建社会及现代民族主义心理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