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五千年前中国的名字探索古老文明的称呼

0

夏朝时期的名称

在史记中,司马迁提到夏朝时期,人们使用“中国”一词来称呼这个国家。然而,这个名称并非始于夏朝,而是从商代开始流行起来。到了周代,“中国”这一称谓已经广泛使用,并成为当时对中央王国所在地的一种指代。

商朝与周初期的地理概念

在商朝和周初期,“中国”的概念更多地与天下或诸侯之地相关联,而不是单纯指一个特定的区域。人们可能会用“九州”、“四方”等词汇来描述这片广阔的大地。在这个阶段,“中国”的含义还很模糊,需要通过历史事件和政治变革逐渐形成其现代意义。

周末至秦统一前的多元文化

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出现,一些诸侯国也开始自称为“华夏”,以此区分自己与其他民族。但这种说法并非普遍,每个地区对于自己的命名有所不同。在这个多元文化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的概念尚未成为统一的认同标志。

秦汉帝国时代的地理定位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整个大陆命名为“中华”,这是将之前各个地方性名称整合成全国性的地域认同。这次更改标志着“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和文化共同体逐步形成了其现代含义。当汉武帝延续这一政策,使得“中华”这一称号进一步被推广开来。

汉末至魏晋南北朝中的局部重组

进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国家频繁更替和疆域不断变化,“中国”的范围不再固定。一方面,有些政权如魏、晋等仍然沿用“中华”;另一方面,如蜀汉则继续使用古籍上的旧称——巴蜀。此外,在南北分裂期间,南方政权如刘宋、梁、陈等往往自尊为东晋继承者,对自己土地进行重新定义,但这些都没有改变根本上是基于原有的地域认同基础上构建出的局部重组状态。

总结来说,从五千年前起,就有关于某种形式的人类社会存在,这种社会在时间长河中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知的"China"或者"Chinese civilization"。但直到公元前21世纪左右,即商汤革命之后,这才有了最早的一份文字记载,那就是甲骨文,它记录了神话传说中的黄帝建立炎黄子孙之家,创造出人类文明。而到了公元前11世纪左右,即西周初年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一种叫做"Pax Sinica"(简化版)的国际秩序,也就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其中中央王国被视作世界中心,是所有小邦之间交流合作的一个枢纽点。而到了公元前221年,当李斯向秦孝公推荐要施行严格控制土地制度的时候,他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臣闻夫治天下者必先正朕土。”这里面包含了一种对于国家核心领域即今日我们的内蒙古自治区及其邻近区域以及长江流域,以及对外围区域包括今天的大部分东亚地区及越南部分地区确立影响力的思想。这意味着,在远古时代的人们心目中,他们认为他们居住的地方应该是世界中心,并且他们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扩展自己的影响力,以巩固这样的地位。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