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幼儿国学教育汤滚心灵温暖智慧成长

0

汤式:元末明初散曲大家,象山人。曾任本县吏,后因仕途不顺而流落江湖。在明成祖时期,因其才华被宠遇甚厚,有恩赏于他。他以曲录史,为朝代更替和百姓疾苦的反映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同时也表达了对新王朝的期盼。汤式在悼亡方面有所创新,为悼亡散曲开创了新的风格。

汤式留下的作品主要是《笔花集》以及散落在《雍熙乐府》、《盛世新声》、《彩笔情词》等集中。他的作品数量虽不多,但内容丰富,技巧圆熟,艺术风格多样,以“蟾宫曲”中的《咏西厢》最为著名。这首诗采用重句格俳体,每三句中第三句与第二句意思相近,结构相同,让人感到自然神韵十足。

汤式的艺术特色是继承元代后期散曲文学传统中的俗中求雅,他在技巧运用上讲究顶真、叠字、嵌字等,并且善于使用典故,使得他的作品既通俗又雅致。他对于散曲文体特征有所维护,在艺术风格上影响了明代南派曲家,如梁辰鱼、沈碌等人的作风。

尽管汤式没有被认为是一位天才,但他在中国散曲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小令如《咏西厢》,至今仍受到了后人的推崇和仿效。他虽然不能与一线大师并肩,但作为同一时代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贡献不可忽视。在当时,《录鬼簿续编》的评价表明他的作品广泛流传,是江湖盛传之作。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