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全国学联汤品盛宴

0

汤式,字舜民,号菊庄,是元末明初时期著名的散曲和戏剧家。他出生于浙江象山(今属浙江),曾在本县担任过县吏,但后来因不得志而落魄江湖。在明朝成祖朱棣的宠遇下,他得以流寓北方,并多次获得恩赏。汤式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广泛的题材范围,在散曲文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朝代更替和百姓疾苦,还表达了对新王朝的期待,以及悼念之情,为明代散曲开创了新的风格。

汤式留下的作品主要是《笔花集》的钞本以及一些散曲,这些作品存录于《雍熙乐府》、《盛世新声》、《彩笔情词》等集中。他的小令及套数数量众多,其中有一首名为《咏西厢》,采用重句格俳体技巧,深受后世影响。此外,他在艺术创作上讲究顶真、叠字、嵌字、重句、短柱、叠韵等技巧,使他的散曲具有丰富多彩且曲味浓郁的特点。

汤式对后来的南派曲家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对梁辰鱼、沈碌等“香仓体”一派雅化作风的影响尤为显著。他的作品虽然未能达到豪放或清丽派的一流水平,但他坚持自然通俗文体特征,对元末至明初时期散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他与周德清、张可久等人共同维护了元代后期散曲文学固有的文体特征,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做出了贡献。

历史评价中,有观点认为汤式的小令《咏西厢》较有影响力,此外,《录鬼簿续编》也称赞他“语皆工巧,江湖盛传之”,显示当时他在江湖上的地位。但同时,也有人认为他没有天才般的人物气质。这可能是因为诗词与音乐虽同属于韵文体裁,却各具特色,对待这两者所持眼光不同。当我们看待元末至明初这一段时间内艺术发展,我们应该既要考虑规律,又不能忽视独特性。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汤式作为一种特殊的地标性人物,在中国传统音乐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