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周少奇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上的水污染克星寻找者

0

我突破了国际上生物脱氮研究领域120余年未能解决的难题,让我的新技术应用于城市污水、炼油废水、垃圾渗滤液和农村污水等领域的污水治理工程。微生物催生了奇妙的反应,正是它们让我从中找到了治理水污染的方法。2019年,我在贵州省委孙志刚手中接过了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我20多年的科研成果。我是一名环境工程专家,作为贵州科学院副院长,我致力于通过跨学科研究来解决环境问题。

我的工作受到了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的启发,他提到艺术对科学工作有重要影响,使他灵光一闪。我也深知“跨界”思维对于创新至关重要。在我从化工机械到生物化工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艺术和科技之间存在着巧妙之处。

早在80年代,我就意识到了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并开始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当时传统工艺处理效率低下,而我则利用微生物催生的反应来找到一个更有效的方法。这就是“硝反硝”反应,它被认为是厌氧氨氧化反应的一种形式,但当时没有相关文献支持。

经过1000多个日夜实验和分析,我提出了生物脱氮电子计量学理论,并解释了一个系列电子计量方程和系统计量模型。这项理论为后续10年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在这期间我不断改进并推广这项技术,最终将其应用于全国20余个省区的实际工程中。

尽管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我始终坚持自己的道路,并主动与设计院和企业合作,将理论转变为实用技术。我的项目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还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是继宋宝安院士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人选。

作为一名实用主义者,我相信只有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才能体现出科研成果价值。我不仅在书斋里写论文,也踏遍85个县市区,为贵州省城市污水处理建设起草策略。此外,在西部地区农村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为这一领域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总之,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通过创新链条打通最后一公里,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以满足社会需求,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贡献。(张楠 何星辉)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