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慧珠,蒙族女演员,以其卓越的京剧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舞台上留下了璀璨的足迹。她的父亲言菊朋曾是一位小京官,对戏曲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并未强迫女儿学戏,而是让她接受了正规教育,并在春明女中求学。
然而,言慧珠自幼便展现出了对戏曲艺术的天赋,她不仅能歌善舞,还能够模仿各种角色。在7岁时,她开始学习程派青衣,并于12岁时转而学习梅派武旦。她在朱桂芳和阎岚秋老师那里接受培训,并在小票友客串登台。
随着时间的推移,言慧珠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京剧演员,她不仅擅长表演,而且文武双全。她还主动向梅兰芳琴师徐兰沅请教,努力钻研梅派艺术。在40年代初期,其技艺已经相当成熟。1943年,她正式拜梅兰芳为师,并成为梅派传人中的佼佼者之一。
抗战期间,梅兰芳息影舞台,让言慧珠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而战后,他重返舞台,每次演出都由言慧珠观摩并记录,以此来学习唱念细处和表演动作。顾正秋曾评价说:“她《生死恨》的唱我最佩服,因为她学梅先生极象,与梅先生一般无二。”
1950年代初,言慧珠加入上海京剧团,在60年代初达到艺术生涯的巅峰。她结合自己喜欢昆曲、擅长武戏的情趣,将《木兰从军》、《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等经典作品进行了创造性地继承与开拓。此外,她还改编了《龙凤呈祥》、《太真外传》,以及现代剧《松骨峰》,并参与拍摄电影,如《百花赠剑》、《长生殿》,广受好评。
1966年,一场浩劫夺走了她的生命,但她的艺术遗产依然被后人所铭记,为她举行平反追悼会时,有人撰写挽联以纪念:“惊变埋玉,洛水神悲生死恨;还巢失凤,游园遥想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