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明朝诗人高启被腰斩的悲剧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深度探究

0

我曾经读过一本书,叫《明朝那些事儿》,它深刻地告诉了我关于明朝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人物。其中有一位诗人,被毛主席誉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而清学者赵翼则在他的《瓯北诗话》中赞誉他为“明开国诗人第一”。这个幸运的诗人,就是元末明初时期的著名作家——高启。

高启出身于江苏苏州,他不仅文学才能卓越,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并列为“明初四杰”。然而,这位才华横溢的人物,最终遭遇了一场悲剧性的命运:被腰斩而亡,年仅38岁。

高启之所以遭受这样的下场,与其他两位历史人物有关,那就是当时的皇帝朱元璋以及元末起义首领张士诚。高启虽有才华,却因一次偶然的事件,一篇所谓的《郡治上梁文》,最终导致了他的惨死。

从一个角度来看,高启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从小便聪颖能干,他甚至在十六岁时就成为了饶介礼幕下的重要顾问。但是,由于官场腐败和个人品质上的差异,二十三岁的时候,他选择了隐居生活。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一系列杰出的作品,其中包括对宫闱隐私的小说描写,但却因为误解被认为是在讽刺现任皇帝朱元璋,从而激起了皇帝对他的猜忌和敌意。

洪武五年,当魏观成为苏州知府,并决定修建新的办公大楼,就专门请来了高启来撰写一篇上梁文。这份工作似乎并不复杂,但却成了高启命运的一个转折点。当魏观将办公大楼建在张士诚旧宫殿遗址之上,而这座宫殿正是朱元璋争取天下的主要对手之一,这直接触动了朱元璋的心弦。加之,《郡治上梁文》中的某个词语——“龙盘虎踞”——被误解成是在描述张士诚的宫殿,因此激怒了已经多疑重重的朱元璋,最终导致了高启被判处腰斩。

总结来说,《郡治上梁文》的几句字眼,不但没有展现出其应有的艺术价值反而成为了断送其生命的一个原因。而这一切,只因为缺乏理解和宽容,也让我们现代人感受到古代政治环境中的种种压力和危机。此次阅读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待人才和文化都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以免再出现类似的悲剧发生。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