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王袆两晋时期名人与自然的对话

0

王袆,两晋时期的一位杰出学者,其家族源远流长,祖先在五代吴越王钱镠时期因避乱而迁居义乌。王袆的祖父、父亲都是深厚的儒家文化背景,他们致力于经籍研究,并有着不凡的教育成就。

王袆受黄溍等多位高明师傅影响,其文学才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宋濂等同门前辈的肯定下,他文名益发远扬,与宋濂齐名。在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他撰写了一篇长达七八千言的大作,对朝廷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但由于当时朝廷对其直言之语感到忌讳,所以未被采纳。

尽管如此,王袆并未因此放弃,他继续在国史馆工作,并且受到同事们的推荐。但是,由于政治原因,最终没有得到实际职务。然而,这并没有阻止他继续追求自己的学术梦想和文学创作。他与其他文人学士保持着深厚的情谊,并共同探讨历史和文化知识。

后来,随着战乱不断加剧,王 袆决定返回故乡义乌老家,以书为伴,在青岩山下隐居。这里的地理环境使得他的心灵得到了宁静,他开始撰写《大事记续编》100卷,以及《丛录》一书。这两个作品都涉及到中国古代典籍,如《易》、《书》、《诗》、《礼》、《春秋》及其诸子百家的渊源流注,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一个深刻总结和阐述。

此外,还有他的另一部著作《卮言》,是一部语录式著作,每段文字精炼而富含哲理,对治国安邦、处身涉世无不钩玄提要,为后人的学习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最后,在元顺帝至正十八年(1359)十二月十八日,当朱元璋率军来到婺州城下寻找人才时,便征聘了这位杰出的学者。虽然最初计划让他担任金华县令,但最终授予他中书分省掾吏职务,让他参与行省幕府中的谋略和决策工作。这一切都证明了王 袆 的才华和价值,不仅在于个人的文学成就,更是在国家大业中发挥作用。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