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王袆中国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在自然之美中绽放

0

王袆先祖王彦超,五代吴越王钱镠时,任越州节度使,因避乱而从会稽(今绍兴)迁到义乌,居住于凤林乡。以后子孙渐多,所居村落就叫王村,其地在今义乌南部毛店镇朱店村。及王袆祖父时,已在义乌县城内居住。王袆祖父王炎泽,以善教著称,为婺州路儒学训导、常山教谕、石峡书院山长,被尊为“南校先生”。父亲王良玉,也是深研经史之人,是婺州路儒学训导、常山教谕。

宋濂赞誉他:“ 袆”,就是古时候的“蔽膝”,即围裙,最早用兽皮,后来改用布帛制作,所以取名为袆,是为了存古之道。在黄溍看来,他不能将王袆与一般同等相看,而以同道相待。他受师命所嘱,代为撰文,对朝廷的选将、择相、建官、治民、取土、用兵等诸方面提出独到的见解,但遭到了朝廷的忽视。

后来,他回到京都,与文人交往广泛,并游历名胜古迹,有诗才华被推崇。他决定返回家乡,在青岩傅隐居读书写作,并继承了朱熹理学传统,在《大事记续编》和《丛录》中有着深刻贡献。他还著有《卮言》,这是一本语录式著作,每段寥寥数语,却蕴含治国安邦之要旨。

元顺帝至正十八年(1359),朱元璋征聘他担任金华县令,但由于他的才华过人,不久便被授予中书分省掾吏一职,用以储备人才。随后他参与谋划国家大事,对于他的才能和贡献,无论是在政治还是文学上,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记。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